English

体育事业:九五硕果累累

2000-10-2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王东 我有话说

“九五”期间的5年,是我国体育事业在改革开放道路上向纵深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时期,在这5年中,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第一期工程目标和任务全面得到完成,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与此同时,“奥运争光”计划得到有效实施,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中的突出表现,为祖国争得了巨大荣誉。另外,以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为龙头,以社会化、产业化为方向的体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并逐步走向完善。

群众体育蓬勃开展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五十年代初,我国即开始在广大青少年中推行“劳卫制”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推行初期每年不到十万人达标,至1995年,达标人数达到了10774万,到1999年,这一数字已上升到14316万。在这5年中,我国先后举办了全国工人、农民、大学生、中学生、少数民族、伤残人等运动会,这些以全民参与为核心的体育赛事已形成体系。

1995年,国务院颁发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江泽民主席作了“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题词,给群众体育注入新的活力。江总书记的这一号召在“九五”期间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落实,各式各样的群众性健身活动多起来了,城乡健美、健身等休闲娱乐中心和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民健身工程也作为一个新的产业出现在华夏大地。据统计,在“九五”期间,我国各级部门开始在城市社区、农村乡镇中兴建起一批群体体育活动设施,1998年年底,为547个,而到2000年,已上升到了1700余个。群众健身设施的兴建极大方便了我国人民的体育锻炼热情,1996年,我国坚持体育锻炼的人口占总人口的31.4%,到2000年,已上升到近40%。

群众体育变化最大的是人们健身观念的转变。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花钱买健康”、自觉地参加健身活动逐渐成为社会新时尚。

竞技体育日新月异

体育事业“九五”辉煌成就,突出地表现在竞技体育舞台上。根据统计,从建国到1996年,我国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上共获得世界冠军700余次;而从1996年到2000年,中国运动员获得的世界冠军已接近400个。新中国选手先后参加了6届夏季奥运会、5届冬季奥运会,总计获80枚金牌,而其中的44枚金牌是在“九五”期间获得的。在此期间,我国先后参加了亚特兰大奥运会和悉尼奥运会,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在困难多、对手强、干扰大的情况下,仍取得16枚金牌、22枚银牌、12枚铜牌的好成绩,在第二集团中名列前茅;在刚刚结束的悉尼奥运会上,我国选手不畏强手,奋力拼搏,共获金牌28枚,银牌16枚,铜牌15枚,首次跻身世界体育三强之列。

“九五”期间,我国体育继续保持在亚洲的领先地位,在1998年曼谷亚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金牌和奖牌总数继续名列第一,成为亚运会上的“五连冠”。

中国体育在这五年中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不仅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奋进向上的精神财富,也展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更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正在崛起的东方体育大国的风采。

体育改革初见成效

“八五”后期的1993年,长期“吃皇粮”的中国体育界提出要以转变运动项目管理体制为重点,深化体育改革。翌年,中国竞技体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以足球为突破口,先后出台了主客场制的甲A甲B联赛、俱乐部制、球员转会制等举措。在“九五”期间,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继续深化,至1997年底,我国所有的68个运动项目已全部实行向协会实体化的转变,按照“有核心、有层次、有依托”的原则建立了20个全国性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实行俱乐部制,使竞技体育逐步走向职业化、市场化。

“八五”期间,我国共发行体育彩票10亿元人民币,获公益金3亿元人民币;“九五”期间,我国发行体育彩票逾百亿元人民币,获公益金超过30亿元人民币。这笔资金全部用于体育事业发展。

在“九五”期间,我国体育主管部门提出“体育社会化、产业化是中国体育改革的方向”,体育比赛正由国家举办的单一形式向国家、社会团体、企业共同办的多种形式转变。体育竞赛、体育娱乐、体育用品以及冠名权、电视转播权等具有巨大市场开发潜力的资源也越来越多地成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催化剂。有人预言,体育产业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资料提供:中国体育博物馆馆长林淑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